感染新冠肺炎康复后,有人还是会出现喘、易疲倦、肌肉酸痛等新冠后遗症,而如何避免长期新冠的发生?台安医院心脏内科医师林谓文表示,最重要的是避免演变为中、重症。奶粉排行榜10强小儿扁桃体炎:出现自闭症之后,也会有一些相关的症状出现,而家长也可以从孩子的一些行为举止当中,判断出孩子会不会出现自闭症。无花果干的功效与作用7 至 8 成患者染疫后出现倦怠、喘等长新冠症状林谓文医师指出,新冠肺炎综合症候群又被称作长新冠「小儿扁桃体炎」,WHO 将其根据「3、2、1」原则定义:3:感染后 3 个月内发生2:症状持续超过 2 个月1:无法用其他诊断排除,症状持续恐长达 1 年林谓文医师表示,染疫时,病毒会与 ACE2 受体结合,进而侵犯全身细胞,并进入宿主细胞产生免疫反应,「简单来说,免疫反应就是发炎,所有症状都是因为发炎引起的。葡萄糖口服液
」由于 Omicron 主要出现于上呼吸道,因此确诊后咳嗽、打喷嚏、流鼻水、喉咙痛、喘、疲倦等都是常见症状,而当染疫者康复后,发炎反应会慢慢减弱,不过并不代表完全消失,而是进入慢性的微发炎状态。
长新冠可能为多重器官发炎,林谓文医师举例,若为脑部发炎就会造成脑雾、心脏发炎则造成心肌炎、心血管疾病等;而若是呼吸道发炎,则会出现容易有痰、慢性咳嗽的症状,此外,肌肉酸痛、腹泻、关节痛也是常见的长新冠症状。
染疫高风险族群通常也较易发生长新冠根据《刺络针》最新研究显示,约有 7 至 8 成染疫者康复后至少会出现 1 个长新冠症状,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为:全身倦怠呼吸易喘肌肉容易痠痛胸闷、胸痛另外像是嗅味觉异常、腹泻、关节肿痛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健忘、智力衰退也有可能发生,而中国一项长达 2 年多且针对中国人以及武汉病毒株的研究也显示,染疫后约 55% 患者会出现长新冠,不过感染不同病毒株造成长新冠的比例为何,目前还没有一定证据,需要进一步研究。而会发生长新冠的高危险族群有哪些?林谓文解释,染疫高风险族群,通常也较容易发生长新冠,长新冠的发生与染疫后症状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,不过若为无症状患者也不能掉以轻心,还是可能会发生长新冠的症状,此外,染疫后也可能会产生新疾病,或是原先有的慢性病、疾病变得恶化且难以控制。如何预防长新冠?林谓文:避免中、重症最重要若要预防长新冠发生,则要避免染疫时发生中、重症,因此若高风险族群染疫后还是轻症时,建议服用口服抗病毒药物,进而避免病情恶化、发生长新冠,林谓文医师解释,「若发病后 5 日服用口服抗病毒药物,可减少 33% 至 88% 演变为中重症、死亡的机率。」若为年轻族群且不适用口服抗病毒药物族群,要如何避免长新冠发生?林谓文医师表示,若为非高风险族群但症状严重,建议及早就医,而若是轻症者,可服用清冠一号或退烧、解热镇痛等能改善症状的药物。居家照护 3 宝帮助监测病况另外,林谓文也建议,居家照护期间家中一定要準备「居家3宝」,包含血压计、体温计以及血氧机,另外,也建议可以準备快筛剂,每日都需要监测血压、体温以及血氧:血氧:血氧掉至 95 以下时建议尽快就医。体温:高烧 2 日以上、体温越来越高建议就医。血压:若心跳超过 100 持续 48 小时以上、血压不断下降时,恐怕为休克症状,正在演变重症,建议就医。此外,若居家照护期间喉咙疼痛,可準备一些凤梨酵素、由医师指示的消炎药物,饮食部分也要维持正常,透过增强染疫当下的免疫力,减少长新冠的发生。採访专家:台安医院心脏内科医师林谓文文/李祉函 图/吴翌华延伸阅读:COVID-19/「重複感染」成常态?恐成长期模式,专家:疫苗更新速度应加快COVID-19/本土各年龄层中重症机率曝!疫情威胁长者,70 岁以上中重症比例高COVID-19/今增 237 中重症、49 死亡!3 名 30 多岁死者有慢性病、未接种疫苗COVID-19/长期新冠常见易喘、疲倦!专家解析如何避免、确诊后注意事项。